春夏之交的江苏泰兴,江畔生机盎然,一艘艘万吨巨轮在这里踏浪起航,展现了“泰兴制造”的硬实力。
日前,在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为地中海航运、SEASPAN建造的第六艘16000TEU集装箱船“MSCLORENZA”轮交付离厂,加入地中海航运船队运营。该船型总长约366米,全船最多可运载16616个标准集装箱。今年以来,扬子鑫福造船保持了每月交付一艘同系列船的进度。
此前,扬子鑫福造船为交银租赁、地中海航运(MSC)建造的6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均已顺利出坞,该船型为目前全球载重量最大、装箱量最大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型,已全部交付使用。
数据显示,泰兴市船企年造船能力达到337.8万载重吨,基本的产品为超大型远洋运输船舶及海洋工程辅助船、散货船、液货船、驳船等。泰兴市现有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规上企业38家,2023年累计实现开票销售128.01亿元,同比增长7.6%。数据的背后,是泰兴市持续提升产业层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准不断提高,现已成为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力量。
当前,泰兴市船企新接船舶订单高端化趋势明显。实现这一成果,靠的是船舶企业持续不断探索“智改数转网联+绿色化提升”的科学实践路径。
走进扬子鑫福造船的厂区,能够正常的看到阳光在一排排湛蓝的光伏板上熠熠生辉。据了解,该企业充分的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清洁能源用来生产运行,助力降本增效。“通过自建的18.7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去年合计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共计节约用电成本1125万元。”扬子江船业集团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银君介绍。
加快数字化技术与船舶制造的相互融合,是实现船舶工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泰兴市工信局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推动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泰兴市现有规上船舶配套企业34家,船舶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园区形成优势互补。
城区工业园区通过搭建民企与军企、军事院所的合作桥梁,开展培训会、研讨班等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培育壮大船舶高端装备产业链。虹桥工业园区通过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关键零部件、材料、工艺上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关键单元”制造力。泰兴高新区创新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形成了从流体泵、智能船坞、过滤设备、压载水处理、船用生活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处理设备的完整产业链。
集群化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泰兴市工信局加速推动船舶配套产品本地化生产,培育船舶海工配套产业,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逐渐完备船舶配套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持续提升我市船舶产业集群品牌力和竞争力。”泰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季华成表示,“今年,市工信局还将举办泰兴市首场船舶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暨船舶配套产业展示对接活动,逐步推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泰兴市工信局将在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支撑服务,持续推动船舶修造企业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建造水平,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全力强链延链补链,奋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泰兴板块”。(朱屹堃 刘逸凡 丁朋)
春夏之交的泰兴江畔生机盎然,一艘艘万吨巨轮在这里踏浪起航,展现了“泰兴制造”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