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建议》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高标准、全流程、系统化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水环境追“清”逐“绿”,城市绿色根基进一步夯实。在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的指导下,2024年,厦门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辖高崎、前埔水质净化厂获评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成为润泽生态、扮靓鹭岛的“绿美窗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日益加大,而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二者用地矛盾凸显。针对土地资源稀缺问题,厦门市新改扩建的水质净化厂均因地制宜采用全地下、半地下、集约地上式等建设模式,并以“花园式水质净化厂”的设计理念,打破公众对传统水质净化厂的刻板印象。
高崎水质净化厂位于厦门本岛高崎机场以南,通过半地下集约式的建设形式,上层建设屋顶花园、中间层设为运营维护空间、地下层布置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和管道,将城市景观、运营维护、污水处理三大功能上下叠合,从空间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2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同时,为厦门本岛高崎机场T4航站楼的开发预留景观延伸带,将稀缺景观资源带给市民,构建了“人水和谐”的全新生态空间。
前埔水质净化厂紧邻居民集中区,三期扩建项目充分遵从土地节约、集约布置原则,依地势设计自西向东由全地下向半地下式过渡的污水处理箱体结构,实现从一期用地13.3公顷建设1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到三期扩建仅用地9.85公顷建设3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目前,总处理规模为50万吨/日,吨水建设成本较传统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节约率约达30%。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都会存在臭气、噪音等问题,“邻避效应”明显。为大大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噪声等不利影响,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水质净化厂建设阶段,遵循严苛的臭气处理排放标准和技术方案,实现远优于国家标准的臭气、噪音处理效果。
为最大限度地将上盖空间反哺市民,2024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高崎、前埔水质净化厂上盖绿化空间建设体育设施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规划,这是厦门市水质净化厂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的创新。
高崎水质净化厂上盖项目以“花屿·悦海园”为名,结合场地及旁边的环境对高崎水质净化厂箱体上盖屋顶进行绿化提升,厂区绿化率达59.38%,并在箱体内增设科普展示。项目融合了滨海与机场的特色景观,上盖屋顶增设室外观海平台、构建飞机观摩平台、新建篮球场,打造适合家庭亲子活动的滨海休闲、飞机观摩、运动游憩、环保科普的共享活动空间。项目建设资金由厦门市财政予以建筑设计企业补助,运营期内管养、运维、绿化等资金支出由权属单位自行负责。今年元旦,花屿·悦海园如期开园,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上盖共享空间成为市民游客观飞机、赏落日、拍照打卡、遛娃放松的热门景点,被誉为厦门的“空中花园”和“治愈系花园”。
前埔水质净化厂三期扩建上盖屋顶空间改造项目以“古楼·悦动园”为名,将上盖预留的6.5公顷绿地直接与城市道路对接,打造了一处全新概念的大型近邻城市运动健身休闲场所。项目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出行方便,不仅仅可以满足跑步和篮球、足球类球类运动等多种健身需求,剩余空间还被科学规划改造成屋顶花园,周围居民能“推窗望绿”,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在城市的同一空间“共生融合”,最大限度实现集约用地。古楼·悦动园在元旦开园当天便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运动休闲,被誉为“家门口的运动空间”。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经验管理模式难以精准调控污水处理过程,导致资源浪费和运行成本增加。对此,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化现代化水质净化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信息化运管等手段,从智慧、低碳、安全等方面发力,创新研发水质净化厂智慧运管平台,构建数字化的工艺管理模型,推动水质净化厂由“经验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型,实现水质净化厂的节能降耗及低碳运行。
高崎水质净化厂在智慧化水质净化厂系统的药剂投加决策、曝气决策的应用与实际生产的基本工艺需求相辅相成的一直在优化下,2024年实现主要水处理药剂单耗、能耗等指标环比大幅度下降。通过智慧水厂巡检模块、智慧巡检系统、厂区监控门禁系统三者相结合,打造出污水处理箱体上层花园、中层操作平台、下层管廊的立体化安全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全厂安全稳定生产,还保障了生产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员工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前埔水质净化厂通过研发智能巡检装备技术与管理平台替代人工巡检,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管理成本及碳排放,推动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实现运维人员、水处理药剂单耗、能耗环比大幅度下降。通过搭建全流程精细化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全数据化分析,实时掌控运管状况,提升调控敏锐度与精细度。实际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满足《厦门市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标准》C级排放限值,基本满足《厦门市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标准》A级。
近年来,城市人口激增与淡水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常规水源替代率不高,再生水回用率提升空间较大。对此,厦门市依托本地水质净水厂成熟处理工艺及再生水配套管网体系,积极开展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当前已颇有成效,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24年,厦门市级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回用量2.13亿吨,回用率36.28%,超国家十部委指导意见25%的指标。
前埔水质净化厂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开展中水市政杂用方面课题研究,对福建沿海地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中水浇灌的生长相关性及土壤变化趋势影响做评估,为再生水拓宽利用领域场景替代部分常规水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厦门市秉持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节能型、智慧型”水质净化厂,推动污水处理设施从“地上”变“地下”,环境影响从“邻避”变“邻利”,生产运行从“经验管理”变“智能管理”,有效破解城市污水处理厂用地紧张、邻避等建设和运维难题,将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的痛点转化为亮点,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启动实施住房安居宜居工程以来,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改造扎实高效。
项目位于昌平区城南街道,社区楼宇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约26公顷,常住居民2341户,有住宅楼40栋,涉及21个楼院,由于单独楼院管理成本高,导致管理失序、私搭乱建普遍、设施欠账多等问题。2020年7月启动更新改造,将原来分散的21个小区合并为1个小区,整体改善区域环境,实现组织力量、空间功能、服务管理等多重提升。
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隐藏在地下,确保市民的用水、排水、供气等需求得到满足。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多地在快速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的同时,完善配套措施,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不仅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文化底蕴。
保交房攻坚战顺利完成2024年既定目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自保交房攻坚战开展以来,各地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大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保障项目建设交付。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过5万亿元,保交房攻坚战实现住房交付373万套,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保交房工作的有序推进,有力维护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提振了市场信心,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受春节假期影响,机构监测的百强房企1月销售总额同比会降低,但降幅较去年已明显收窄。业内指出,多地政府及房企结合房地产利好政策推出“迎新年、购新房”活动,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市场表现来看,节后市场成交量有望回升,一季度新房成交量同比或保持平稳,二手房成交量有望保持一定规模。
保交房攻坚战顺利完成2024年既定目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