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 王军伟)记者从中央网信办官网获悉,近日,网信部门依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采取了有力且精准的措施,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在专项行动中,网信部门公布了七大典型案例,包括恶意发布“沙雕动画”短视频、隐匿传播未成年人软色情内容、利用“网红儿童”违规牟利、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拆卡”、利用新技术新应用生成不良内容、青少年模式下呈现违法信息以及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违法内容等,这些案例揭示了当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多个热点问题。
未成年人健康安全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优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旨在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11月21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简版)》。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已达到1.9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3%。调查发现,超三成未成年网民会在网上发布笔记、短视频,发弹幕,玩网络流行梗和表情包,并频繁进行网上消费。近六成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聊天,且在过去一年中都有过网上消费经历。此外,还有一成未成年网民每周都会玩小游戏。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中的种种问题,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积极解决网络依赖问题、丰富课余生活、引导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合理规划健康娱乐方式、远离低俗不良内容以及推动防沉迷系统的广泛应用。
网信部门依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采取了有力且精准的措施,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在短视频平台乱象方面,网信部门发现一些账号恶意集纳“沙雕动画”,其中不乏血腥、惊悚等负面内容。这些账号不仅恶意改编经典动画,如“暴力海绵宝宝”“惊悚米奇”等,还通过动画形式模拟校园欺凌情节,美化自杀自残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此,网信部门进行了严厉打击,对相关平台做了行政处罚,并关闭了一批违规账号,有效遏制了不良动画内容的传播。
在专项行动期间,网信部门发现一些用户在未成年人分享日常生活内容的评论区恶意发布低俗表情包和不良交友信息,企图对未成年人实施性引诱。此外,在未成年人集中的频道版块、兴趣圈子等环节,部分用户使用分隔符、替代词等方式发布传播低俗色情内容。针对这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加大识别打击力度,深入清理涉未成年人违规外链信息,并将相关违法线索转交公安机关处理。
同时,部分账号频繁发布涉未成年人不良导向内容,炮制所谓“网红儿童”,违规引流牟利。这些账号让未成年人摆拍校园霸凌视频,售卖不良商品;以未成年人结婚怀孕等为噱头发布内容;让未成年人演绎不良价值观内容,引流售卖商品。对此类行为,网信部门零容忍,依法对相关账号采取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关闭等处置措施,坚决打击借“网红儿童”牟利行为。
在直播间方面,巡查发现部分直播间售卖动漫、游戏等卡牌盲盒,鼓动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个别商家使用暗示性词汇诱导网民购买低俗内容的卡牌。针对这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网信部门指导直播和电子商务平台优化未成年人消费风险提示功能,对盲盒类产品强化年龄确认,平台主动开展店铺商家合规指导。累计处置违规直播1700余场,下架商品2.8万余个。
此外,专项行动期间网信部门还发现,部分用户利用AI绘图技术恶意制作低俗漫画,一些“AI恋人”类APP存在涉未成年人不良人物角色,通过AI对话服务变相传播低俗信息。对此类行为,网信部门依法从严处置处罚问题突出的平台和账号,并督促AI服务平台开展自查自纠,及时下线存在涉黄风险的AI人物,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
在社交平台方面,巡查发现个别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仍存在搜索色情引流信息、诱导未成年人添加群组、下载APP传播涉黄涉赌内容等问题。对此类行为,网信部门依法从严处置处罚问题突出平台,并督促平台积极地推进模式建设升级,强化评论、弹幕、留言等互动环节管理,严防内容信息风险。
根据网民举报线索,网信部门还发现部分儿童智能手表通过产品搭载的语音问答服务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个别学习平板电脑的应用商店提供短视频APP下载服务,下载后呈现低俗擦边舞蹈视频,评论区等环节存在色情赌博网站引流信息。针对这样一些问题,网信部门及时约谈有关儿童智能设备企业,督促全面排查设备自带及第三方APP内容安全,并对违规企业予以行政处罚。